总有一个暖心的瞬间让人泪流满面——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开展“学党史、助三夏、办实事”主题实践活动纪实
发布日期:2021-06-18 浏览次数:12527
小满至芒种时节,从长江中下游到淮河平原,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由南到北相继进行着一场特殊的“三夏之战”。
夏收、夏种、夏管,三个农事节点相互交织,时间之紧,不容片刻懈怠;任务之重,必须“抢”字当头。
而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今夏,在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期间,这一场“三夏之战”注定与众不同。农垦集团党委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,在垦区17个有麦收任务的农场广泛展开“学党史、助三夏、办实事”主题实践活动。为党员农机手设置“党员先锋车”,为党员干部设立“党员先锋岗”“党员护粮岗”,在晒场烘干线建立“党员午收责任区”,在田间地头创建“党员禁烧责任区”………午收一线处处活跃着共产党员的身影,他们戴党徽、亮身份,当先锋、树形象,为职工群众办实事、解难题。
在灰尘与汗水混合的麦收一线,总有那一抹闪亮的鲜红让人激情满怀;在短短七八个昼夜里,总有一个暖心的瞬间让人泪流满面。
把实事办实,办到职工心坎里
“我为职工办实事”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,而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行动,在“三夏”繁忙季,职工需要办的实事有很多,件件要办实,一件不落空。
对于华阳河农场职工来说,今年午收老天并不给力,进入5月,长江流域持续阴雨、暴雨频繁,不仅造成成熟的小麦大片倒伏、收割难度加大,而且收获时机极为短暂。从5月10日开镰抢收,至5月24日仍然没有完全结束,这是近10年来华阳河小麦收割时间最长的一年。降雨间隙抢收的小麦,平均水份点高达40%左右,若不及时收购烘干,随时都有霉变的危险。职工急难愁盼,正是党员干部所想所干。
5月16日下了一天的大暴雨,这让第十农业分公司职工李新均犯了愁,天气预报往后10多天都是阴雨相间的天气,自己承租的74亩小麦,如果不趁5月17日的雨停间隙抢收,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能收割!营区周边虽然有很多外来的收割机,但缺少运粮的车辆,仅有收割机也是徒劳。分公司党员金鑫得知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只是李新均一人,他当即电话从40公里以外的湖北龙感湖农场等地联系了4部运输车辆第二天来分公司运粮。17日晚7点,天又突降暴雨,李新均家的小麦才收割了一半,车上的粮食也无法交售,司机晚上还要开车回家,进退两难之际,金鑫把运粮的车辆全部安排到居民的敞棚下,索性用自己的私家车把司机送回龙感湖。第二天一大早,他又去龙感湖接人来农场继续收粮。
“如果不是组织上及时出手帮忙,我家种植的小麦可能要烂在地里!”职工李新均的眼睛有些湿润。
同样遇到困难的还有第六农业分公司职工张勇,他因父亲肺癌在省城合肥住院需要陪护,家中种植的30多亩小麦也无法收割,分公司的党员黄传发主动电话联系张勇,让他安心陪伴父亲,地里的小麦由分公司帮助抢收。5月21日,分公司组织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在雨前连夜组织抢收,并全部交售给农业公司。
远在合肥的张勇感动地落泪:“组织上把实事办到了咱的心里,还成全了我的一片孝心!”
把好事办好,干职工急难愁盼
“三夏”工作中,职工所急,正是党组织所想;职工所愁,正是党员所干。
5月下旬小麦收割前期,因遭受风灾,阜濛农场1万多亩小麦出现倒伏,涉及农户200多户。这将直接导致小麦收割成本增加。按照常规,小麦收割价每亩50-60元标准,倒伏小麦每亩将增加30元左右成本。眼看就要收割,望着倒伏的小麦,职工心里添堵。农场及早谋划,收割前就把为职工解决抢收难、抢收成本高的问题列入“学党史、助三夏、办实事”主题实践活动的重要清单。
经过多方协调,农场与辽宁营口一家农业机械公司签订了收割协议,在坚持收割质量标准的前提下,明确了收割价格控制在每亩50—60元。由于农场出面为农户联系收割,加上1万多亩整体打包业务,农机服务商对倒伏小麦收割价格比照常规小麦收费,为倒伏小麦的收割抢占了先机。今年小麦的收割质量及秩序远远好于往年,把灾害带给职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。
由于倒伏小麦的秸秆量较大,无法使用传统秸秆还田的办法。为解决这一难题,新成立的濛农农机联社派上了用场。农机联社投入5套大型打捆设备,为职工做好小麦秸秆打捆和离田服务,为下茬作物播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。
夏收要抢,夏种更要抢先。寿西湖农场一分场党支部成立了以赵春等3名年轻党员组成的夏种生产服务队,义务帮助有困难的职工抢收抢种。
种粮大户许国燕最近犯了愁,他承租的水稻秧田上水成了难题。由于水源紧张,300多亩稻田上一次水得好几天。如果不能及时上水整地,后面的机插秧又得推迟,水稻产量肯定会受到影响,损失可就大了。人误地一时,地误人一季。“眼看要抓瞎,这可怎么办?!”许国燕急得直跺脚,一连几个晚上睡不着觉。这天在地头看见戴着红袖标、手拿抓钩的赵春等人,许郭燕急忙跑过去,一把攥住赵春的手,说:“大家今天帮帮忙,晚上我请大家喝酒!”赵春笑着说:“别着急,就是听说你的上水渠被水草堵上了,我们特意过来帮忙的。酒,就免了!”沟渠里的杂草看着不多,但是特别沉,一两个劳动力根本拽不动,大家一起喊着号子一点一点的把杂草拉到渠边、拽到沟埂上,水渠终于畅通了。
看着300亩地里汩汩流淌的水,1米8的硬汉许国燕不禁热泪盈眶……
让难事不难 初心照亮增收路
在“三夏”为职工办实事中,党员干部不能只做“头疼医头、脚痛医脚”的救急队员,更要帮助职工解决难在当前、利在长远的大实事,做增收致富的“指导员”。
东风湖农场去年秋种启动了小麦高产攻关项目,其中最难做的一件事就是推行种子精量稀播和精准施肥技术。过去职工的小麦播种观念是越密越好,习惯于“有钱买种,无钱买苗”,一般一亩地要播35-40斤种子,生怕出苗少;而在施肥过程中又采取“一炮轰”的方式,一股脑儿把肥料沤到地里,唯恐麦苗长不快。当时职工对这项高产攻关项目抵触情绪很大,参与示范的职工极少。农场邀请省农科院的专家来场开展领衔试验,并组织培训,反复做思想工作,好不容易落实了450亩试验田,在推行过程中阻力较大,质疑声一片,反对者众。
在今年的“党史学习教育”中,东风湖农场党委把小麦高产攻关列入为职工办实事的“第一单”,要求基层党支部务必克服困难,把实事做实,让难事不难。
把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。种植业部和农技中心党员与4名高产示范户结对子,点对点进行技术辅导,尤其强化小麦中后期高产攻关,定期不定期下田查看苗情,督促职工科学防控病虫草害。在小麦中后期管理中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指导20余次,发布农情信息10余条,技术资料200余份。
在地头开设“田间课堂”。针对职工抵触情绪进行疏导, 请省农科院专家进行培训,为职工“开小灶”,并现场指导肥水管理。同时农场向职工承诺:如果按照攻关技术进行田管,不能增产的,将按高产田块产量差额补齐。此举增加了示范户高产攻关信心,也解除了职工后顾之忧,高产攻关活动顺利推进。
打出办实事组合拳。推出“种子质量月”活动,农场机关党支部先后两次开展主题当日活动,组织党员走进麦田里,去杂去劣,确保种子纯度。农场组织涉农部门、分场负责人及部分种粮大户在二分场万玉道示范田里召开“一喷三防”现场会,促进全场小麦赤霉病防治,同时扩大高产示范的影响力。收割后,农场组织党员帮助示范户装粮过磅,确保颗粒归仓。
在党史学习教育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的有力助推下,东风湖农场小麦高产示范取得可喜成效。经中国农学会和省农科院专家测量实产,三块示范田均增产,增产率分别为15.6%,14.9%,9.2%,产量最高的是二分场示范田亩产600公斤。示范户万玉道说:我今年小麦示范田播种量是一亩地13.6斤,比普通田减少20多斤,每亩用种减少开支50块钱,单产达到1200斤,每亩增加200斤,一亩增收236元,加上种子成本,这样下来,每亩节本增效达286元。大大超出我的预料!”。
话说到这里,万玉道的声音有点哽咽,是激动,抑或还有感动,这是一种暖心的感动。(垦宣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