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新闻联播:发电还田用途多 秸秆成为“香饽饽”
发布日期:2014-06-03 浏览次数:6379
近日,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未雨绸缪提出了秸秆禁烧“全覆盖”工作方案。进入麦收以来,所属各农场明确目标措施,层层建立秸秆禁烧责任制,形成了“边界明确,责任落实,上下互动,横向到边,纵向到底”的网格管理体系。6月2日晚间,安徽卫视《新闻联播》以淮南农场为例,对此进行了深入报道,全文如下:
(同期声)今年,安徽提出要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秸秆禁烧,加大对秸秆的综合利用。眼下,在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淮南农场的田间地头,记者发现,这里不仅有喜人的丰收景象,以前困扰人们的秸秆不再是个老大难问题。
安徽台记者郑志:“我身旁的大型机械正在对地里的小麦秸秆进行打捆处理,打捆之后,大家可以看到,就是我身旁这个结结实实的大家伙,这为小麦秸秆下一步的综合利用创造了条件”。
(同期声)记者在现场看到,这个名为”打捆机”的大家伙,只要从秸秆上走过,就能把田里的秸秆“拾”起来,装进机身里。没多久,就“生产”出一个一个圆柱形的大草块。一个人就能把它推走。
(采访)淮南农场副场长安继凤:一捆四百多斤,超过我们预计,原来我们预计 一亩半可能打一捆草,现在是一亩地能打两捆草,因为今年产量高 。
(采访)淮南农场农机手王洪彬:“作业效率基本上一个小时在三四十亩左右”。
(同期声)种植户宗升群告诉记者,今年,不断更新换代的良种,再加上农场的科学田管,科技设施的应用,让她这个种粮大户尝到不少甜头。这不,听说这几天有雨,宗升群赶紧找人进行抢收,180多亩小麦从收割到进场晾晒还不到三天就全部完成了。
(采访)淮南农场种植户宗升群:“今年收了有20万斤”。
(同期声)粮食高产自然高兴,但今年,最让宗升群高兴的是,困扰种粮大户多年的秸秆出路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。
(采访)宗升群:“我们农场有打捆机,有收割机,都挺到位的,我们收完麦子直接打捆 今年不准放火 ”。
(同期声)粮食的丰收离不开运用科学的思维不断转型。在农场里进行大规模种地,粮食虽然取得了高产,但同时也面临着土壤板结、肥力降低这一个不争的现实。今年,全省实施秸秆禁烧,淮南农场不等不靠,率先从秸秆综合利用上试图找出一条高效生态农业的新出路。
(采访)安继凤:“专业公司来给我们打捆,然后运送到秸秆发电厂” 。
(同期声)送到秸秆发电厂,不仅可以发电,还能通过燃烧,产生有机肥,再次还田。此外,除了打捆作业,这个农场还通过在收割机上安装秸秆粉碎机,实现秸秆就地还田,改良土质。为了鼓励这项技术能够推广应用,政府和农场也拿出了真金白银。
(采访)淮南农场种植户朱国:“往年有时一把火就烧掉了,现在这一块又能利用上,农场包括政府对这一块都有补贴,如果要是每年都实行这种秸秆还田的话,这样可以提高地力、提高肥力,我们也省了一部分费用,可以少上点肥料”。
(同期声)秸秆综合利用不仅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,还能增加土壤有机质,这一减一增,为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再添新途径。目前,开云手机在线登录入口各农场种植的41万亩小麦,秸秆还田率达到了78%,回收再利用实现了全覆盖,初步实现了低茬收割、秸秆打捆、秸秆粉碎还田三位一体运行。在保证颗粒归仓、适期播种的同时,高质量、高标准地实现垦区秸秆禁烧、综合利用的新突破。
(安徽卫视2014年6月2日新闻联播,安徽台郑志、潘奥、省农垦记者站鲍广云报道,郑志配音)
- 上一篇:安徽日报:麦收实现信息化
- 下一篇:人民网:阜濛农场80后儿媳悉心照顾瘫痪公公